第375章 江南之行(十一)(2/2)
赵宇端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然后将杯子放回原处,这才不紧不慢地开口问道:“出了什么事,让你如此慌张?”
李忠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开口说道:“内导部发出了紧急预警,是关于江南国资的情况。”
赵宇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他迅速伸出手,接过李忠递过来的资料。资料的纸张有些厚实,赵宇戴上特制的放大眼镜,仔细地查看了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宇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表情也变得越发凝重。江南国资的情况显然超出了他的预料,他反复翻阅着资料,似乎想要从中找到一些转机。
过了好一会儿,赵宇才缓缓放下资料,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然后开口说道:“江南国资的情况,已经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中枢对此有什么打算?”
李忠沉默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然后他开口说道:“中枢已经决定采取紧急预案。”
赵宇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儿,仿佛在权衡利弊得失,终于下定决心般说道:“让嘉熙这孩子也参与其中吧,放手让他去做,要是他收拾不了这局面,朕就亲自出马!”
李忠领旨后,立刻恭敬地退出了会客室。
与此同时,大宋帝国京师的中枢部门正紧锣密鼓地展开行动。他们结合了大宋帝国内导部提供的关于江南国资系统的预警报告,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发现江南国资系统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甚至可能对帝国本土的政治安全构成威胁。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枢部门毫不犹豫地启动了应急预案。他们迅速抽调了监察系统的骨干成员,组成一支特别监察组,准备派遣他们前往江南地区,彻查国资系统的问题。
这支特别监察组肩负着重大使命,他们将深入江南地区,揭开国资系统背后隐藏的真相,揪出可能存在的腐败分子和不法行为,以维护大宋帝国的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
特别监察组如同一股旋风般抵达了江南地区,他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前来彻查江南国资系统的问题。这个监察组的组长是陈继云,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官员,来自西宁学府。
按照惯例,特别监察组的成员通常是从预备役官员或在职的国立学府教师中选拔出来的。然而,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中央意识到了一个潜在的问题:第三代金融从业者大多是科班出身,而且目前只有国立学府系统培养这类人才,这很容易导致国立学府在金融领域一家独大。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中央采取了一项措施,直接从西宁和东辽两个学府的金融系统中调任尚在的一代和二代金融从业者。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与国立学府形成关联性关系,从而保持金融领域的多元化和竞争性。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特别监察组的金融系统专业人员全部来自西宁和东辽两个学府,并没有从国立学府调人。这显示了中央对于金融领域多元化的重视。
与此同时,大皇子赵嘉熙也首次参与到特别监察小组的工作中。这不仅是他个人的一次历练,也是中央对他能力的一种考验。毕竟,江南国资问题确实需要得到妥善处理。
帝国有关部门按照既定的流程,开始对江南国资系统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调查工作。他们将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查找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并确保国资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