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大明朝比锦衣卫还吓人的存在(1/2)
他才是朱家最为良善的那个。
朱高炽道:“直隶道下辖18府,承担了朝廷商税大半。若治理得当,这地方的老百姓将成为大明最为富裕的一群。可惜,近年来上行下效,官吏蒙蔽朝廷,向下则横征暴敛。”
“百姓的钱袋子空空如也,朝廷却没捞到什么油水,反倒背上了一口黑锅。”
“商人追求利润是天性使然。”
夏原吉神色不变,嘴角带着一丝讥诮:“他们不过凭借地理优势交易,结果却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样的状况,我大明一定要扭转过来。”
郑明旭随即补充说:“我们要让劳动者变得更富足,使普通民众花同样数目的钱,可以买到更多的货物,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盛世。”
究竟何谓盛世?
往常认为,只要国库丰盈、外国朝贡频繁……
但眼下郑明旭有不同的看法。
仅让国家富裕,百姓温饱,还不足以称其为盛世。
必须确保大家手里有钱可花,买得起更丰富多样的物品,才算繁华昌盛。
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那不过是朝廷理应履行的责任而已。
况且老百姓也在为此而努力工作。
朱允熥四顾打量四周,在这座别院安静异常,四周植被繁茂,布置考究。
典型的江南风格建筑。
在不起眼的地方,还隐藏着几名丫鬟,准备随时提供服务。
他压低声音:“对于两淮地区的盐务……过去读书中了解到,汉代曾将制盐行业完全控制于官方之手。明朝始创时百业俱废,难以全面监管所有行业。加之边疆事务繁杂,遂允许私人以盐引方式生产食盐。”
“如今新政推广实施,能否对当前两淮地区,现行盐政做出改变?”
提及直隶道商贾最殷实之地,苏州府跟松江府并非首选。
淮安府跟扬州府的盐商才最显贵。
扬州瘦马盛极一时,也全拜两淮一带,众多巨富盐商慷慨解囊所赐。
郑明旭对此未作评论。
虽然身为总督,但他当前并无心思去干涉两淮的食盐生意。
在他心中,首要任务在于重新巩固地方官员手中权威。
接着,便是遏制那些利欲熏心的商贾的不法行为,从而切实推进一系列惠泽直隶百姓的措施。
夏原吉观察到郑明旭的真实意图。
片刻沉思之后,说道:“去年太孙巡游山西之时,整顿当地事务。从洪武3年开始实施开中制度以来的晋地商人,享受着特恩厚待,却没有体现出对大明应有的贡献。”
“据户部统计,山西地区涉及商贾财富总额,竟超过5500万两白银。相比之下,关乎国计民生的两淮盐业,其规模同样巨大。然而,这些收益究竟为大明带来了多少好处?”
“普通百姓有几家能负担得起基本生活所需的食盐?基于此,我建议应尽快将盐业经营纳入朝廷管理。”
“那就一同调查一下吧。”
朱允熥低声说着,同时目光投向郑明旭。
这番话意味着一个沉重的任务,已经被正式交托给了他。
郑明旭起身回应道:“遵命。”
……
一场浩浩荡荡的整顿行动,在直隶境内铺展开来。
此次整治活动由直隶总督衙门主导,并得到了包括商号,锦衣卫在内的数十个衙门的支持。
鉴于郑明旭工作繁重,审核洪武24年起直隶18府商业税账目任务,由秦王朱樉承担。
接下使命后,朱樉并未选择先与其他相关衙门沟通或激励人心,反而直接召集了总督衙门及税署几名关键人员讨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