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满朝文武俱出迎(2/2)
旌旗蔽日,马蹄踏碎满地霜华,七万新征的凉州铁骑甲胄锃亮,胯下的凉州大马昂首嘶鸣,扬起的鬃毛在风中如黑色火焰翻卷。
刘浪身披玄色锦袍,腰间玉珏随着战马颠簸轻晃,目光远眺着天际线处隐约可见的长安城楼。
\"太师,斥候来报!\"亲卫队长策马靠近,\"前方十里便是灞桥,尚书令刘备刘皇叔已率百官在桥头相迎!\"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悠扬的钟鼓之声,整齐的甲胄反光如同金色浪潮,在秋日阳光下熠熠生辉。
刘浪抬手示意全军放缓行进速度。十多万铁骑迅速列成雁行阵,马蹄声由急转缓,却愈发整齐有力。
当长安东郊的灞桥轮廓清晰可见时,他看到桥头飘扬的杏黄旗,看到刘备身着玄衣纁裳,手持天子节钺,身后是身着十二章纹朝服的三公九卿,数百名羽林军执戟挺立,场面蔚为壮观。
\"恭迎太师凯旋!\"刘备的声音清朗坚定,带着独特的与生俱来的魅力。
他上前两步,亲自为刘浪牵马,\"天子闻太师荡平西凉、收复汉中,龙颜大悦,特命备率百官在此迎接。\"
说着展开一卷明黄色的诏书,\"陛下有旨:汉室宗亲,太师刘浪,功高盖世,安定关右,复我汉土。今赐九锡仪仗,增封食邑千户......\"
诏书宣读声中,刘浪单膝跪地谢恩。他余光扫过两侧的百官,看到太尉杨彪鬓角又添了白发,司徒王冲眼神中既有欣慰又有忧虑,而那些新近提拔上来的官员,则毫不掩饰眼中的崇敬。
这些微妙的神色变化,如同无声的密语,无不向刘浪诉说着朝堂上暗潮涌动的局势。
\"备已在灞上设下庆功宴,\"刘备收起诏书,微笑道,\"还请太师移步。\"刘浪点头,与他并肩而行。
身后,马超、张飞等将领带领大军有序跟进,凉州铁骑的铠甲碰撞声与长安百姓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惊起无数寒鸦。
灞上新建的临时行宫中,珍馐美馔摆满长案,从西域舶来的葡萄酒在酒爵之中泛着血色。
刘浪举杯向天子所在的方向遥敬,而后一饮而尽。温润的酒液滑入喉咙,他望向窗外——长安的夜色中,有灯火渐次亮起,宛如天上繁星坠落人间。
\"伯涛此次平定西凉,收编三十万战马、十万铁骑,实乃大汉中兴之兆啊。\"刘备放下酒杯,目光兴奋的望着刘浪。
当初刘浪向他描述的,大汉中兴的战略布局,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
如今才过去数年的时间,朝廷就已经坐拥关中,背靠凉州,拥兵近三十万众,绥靖不臣,扫平天下指日可待啊。
\"只是…袁绍与曹操在河北相持,中原战局胶着,不日即将分出胜负,不知伯涛......\"刘备随即话锋一转,点明了当前中原的局势。
但他心中却顾虑重重。
毕竟刘浪麾下大军,要么是外出征战一年多的疲惫之师,要么是刚刚招募的新兵。在这个节骨眼上,袁曹要是分出胜负,朝廷是否还有力量,能够趁此机会分一杯羹?
和历史上不同,当时北方可没有能够威胁到袁曹两家的势力存在,所以两家可以铆足了劲的死拼,直到最后袁绍接受不了,被自己的小弟接连打败,以至于抑郁而死,最终便宜了曹操。
此时朝廷在关中强势崛起,坐拥二十多万精兵,又有关中沃野千里为基业,兵强马壮,粮草充足。
要说朝廷对中原没想法。
呵呵!
随着刘浪平定凉州,大胜而还的消息,传遍天下,袁曹双方都知道,他们双方的战争,不论谁胜谁负,这次都没可能吞并对方了。
所以这次的战争,或许是朝廷唯一能够抓住的机会。
要是过了这个村,北方就会行成三足鼎立的状态,到时袁曹双方为免朝廷乘虚而入,恐怕还会联手对付朝廷。
朝廷若要平定中原,非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不可。
刘浪转动着手中的酒杯,烛火在他眼中跳跃:“皇叔毋须担忧,袁绍刚愎自用,曹操师出无名,此二者不足为虑。朝廷握有大义之名,如今又兵强马壮,只等大军修整完毕,便可东出与他二人争夺天下。”
“好,有伯涛此言,备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