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血链终端(2/2)
最致命的证据藏在冷库的污水处理系统里。当潜水员从化粪池捞出二十七个金属牌时,我戴着防护手套逐一擦拭,冰冷的铜牌上刻着不同语言的“食材等级”:A+级标注着“无纹身、无疤痕”,b级则注明“适合绞碎制馅”。其中一枚铜牌边缘刻着极小的“LJ”——刘杰明名字的首字母,证明这是他亲自制定的分级标准。
“他们把人当成和牛、蓝鳍金枪鱼一样的高端食材。”大宝的声音在防毒面具后闷响,解剖台上的铜牌在灯光下泛着冷光,“从绑架、屠宰到分级包装,每个环节都精准得像食品加工厂的流水线。”
下午的案情分析会上,宋旻浩突然调出一段卫星影像:柬埔寨洞里萨湖的某座私人岛屿上,正在扩建的建筑物轮廓与刘杰明在龙番的屠宰场图纸完全一致。更令人窒息的是,码头停靠着的货轮,船身编号与三年前运载走私冻肉进入中国的船只相同。
“终端客户找到了。”我指着影像里穿着亚麻西装的男人——他正站在岛屿边缘,手中举着的酒杯倒映着夕阳,“柬埔寨华人商会会长黄志雄,名下的‘金岸集团’垄断了东南亚高端食材进口,而他的弟弟,正是刘杰明的大学室友。”
当国际刑警申请联合搜查令时,我收到了来自龙番的加急邮件。dNA比对结果显示,3c冷库发现的“猪排骨”中,有三份属于中国外交部备案的失踪外交人员。这意味着案件性质已从连环杀人升级为跨国政治谋杀,背后牵扯的势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
深夜,我独自坐在曼谷医院的长椅上,消毒水的气味让我想起刘杰明解剖时的场景。手机忽然震动,是个匿名号码发来的视频:画面里,戴着翡翠袖扣的手正在切割一块“牛排”,刀刃闪过的瞬间,我看清了肉纹里嵌入的银色项链——那是大宝上周送给女友的定情信物。
冷汗浸透衬衫时,视频传来语音:“秦科长,您破坏了我们的‘美食计划’,现在该换您成为食材了。”背景音里,冷链车的引擎声与大宝的呼救声重叠,像极了屠宰场里待宰牲畜的哀鸣。
我握紧手机冲向停车场,掌心的刀疤因过度用力而裂开。霓虹灯下,那辆挂着“华源食品”牌照的冷藏车正呼啸而过,车尾喷溅的泥水在地面画出一道血红色的弧线——这场跨越国界的血色产业链,终于将矛头对准了制造证词的人。而法医的证词,从来不会因威胁而沉默,只会在更残酷的解剖台上,绽放出最锋利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