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教育的重要性(2/2)
半年后的家长会上,教育理念的冲突终于爆发。一位农妇突然站起来,她的围裙上沾着鸡食,声音里带着怒气:\"我家娃不需要学那些没用的字,能数清自家的鸡就行!\" 她的话引起一片附和,几位家长纷纷点头。
刘岗正要开口,吴玉轻轻按住他的手。她拿起一本《农业手册》,封面上的 \"科学养鸡\" 几个字格外醒目。\"张大姐,您看这书上写着如何防治鸡瘟。\" 她翻开书页,\"如果孩子能识字,就能帮您看懂这些知识,减少损失。\"
这时,阿明的父亲站出来,他的裤腿上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刘岗,我们庄稼人祖祖辈辈都是种地,要读书有啥用?\" 他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抵触,\"我看那些字,还不如一把锄头实在。\"
刘岗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近期的收购纠纷。\"叔,昨天有辆卡车来收购蔬菜,因为我们看不懂合同,差点被骗。\" 他指着本子上的字迹,\"如果孩子们能读书,就能保护我们的利益。\"
会议持续到深夜,油灯在风中摇曳。最终达成折中方案:半天文化课,半天劳动技能课。走出教室时,吴玉望着星空感叹:\"教育不是改变土壤,而是让种子在石缝里也能生长。\"
教材编写组的工作同样困难重重。陈老师捧着一本《自然常识》发愁,书页间夹着各种植物标本。\"吴玉,这些专业术语孩子们根本听不懂。\" 他指着 \"光合作用\" 几个字,\"他们连 ' 作用 ' 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
吴玉拿起笔,把 \"光合作用\" 改成 \"太阳给植物做饭\",把 \"地壳运动\" 画成两只大象打架的漫画。\"教育要像春雨,润物细无声。\" 她笑着说,\"我们要让知识变得有趣,才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一个月后,当新教材发到孩子们手中时,阿明指着 \"种子发芽\" 的插图问:\"刘叔,知识真的会发芽吗?\" 他的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刘岗指着窗外正在抽枝的树苗:\"你看,去年种下的小树,今年已经这么高了。\" 他蹲下身,捡起一片落叶,\"知识就像这棵树,一开始可能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但只要用心浇灌,终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随着教育体系的完善,新的矛盾悄然浮现。一天,年轻教师小李冲进指挥部,额头上满是汗珠:\"刘岗,我们和邻村的学校起冲突了!他们抢走了我们好不容易弄到的一批图书!\"
刘岗和吴玉赶到现场时,发现两村的孩子正对峙在田埂上。秋日的阳光下,邻村的孩子举着 \"知识属于所有人\" 的标语,而本村的孩子则紧紧护着装有图书的木箱。
吴玉分开人群,从木箱里拿出一本书。扉页上,一行褪色的字迹清晰可见:\"赠给渴望知识的眼睛\"。她轻轻抚摸着书页,仿佛在抚摸一段历史。\"大家看,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 ' 赠给渴望知识的眼睛 '。\" 她提高音量,\"知识应该像溪流,流向所有干涸的土地。\"
最终,两村达成协议:建立联合图书馆,每周轮流开放。当孩子们第一次走进共同的图书馆时,阿明和邻村的孩子头挨着头看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阳光透过窗户,在他们专注的面庞上洒下金色的光斑。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个体的成长也充满挑战。小丽在日记中写道:\"我想学更多知识,但阿妈说女孩读书没用......\" 她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充满了渴望。吴玉发现后,专门为她开设了夜间识字班。
月光下,小丽坐在门槛上,借着煤油灯的光读书。她的母亲站在一旁,起初满脸怒容,渐渐被女儿专注的神情打动。\"小丽,\" 母亲轻声说,\"明天我帮你做个新书包。\"
毕业典礼上,阿明带着自制的草药图谱来找刘岗。泛黄的纸张上,各种草药的形态栩栩如生。\"刘叔,我想当医生。\" 他的眼睛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我要像您一样,用知识守护家园。\"
吴玉递给他一本真正的《本草纲目》,书页间夹着一片银杏叶书签。\"带着这些知识,去更远的地方吧。\" 她说,\"但别忘了,你的根在这里。\"
当第一届学生毕业时,他们在荒地上种下了一片 \"知识林\"。每棵树上都挂着木牌,写着 \"知识改变命运\"。阿明在日记中写道:\"原来种子真的会发芽,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
夜幕降临,刘岗和吴玉走在新铺的石板路上。远处,教室透出温暖的火光,朗朗书声随风飘荡。\"你看,\" 吴玉指着天上的星星,\"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星,教育就是让他们发光的过程。\"
刘岗望着教室的方向,坚定地点头:\"总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照亮这片土地的银河。\" 他的目光落在 \"知识林\" 上,仿佛看到了一片璀璨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