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汉正街的电子复活II(1/2)
1991年8月6日凌晨,重庆朝天门码头。
暴雨冲刷着集装箱上“长江教育扶贫“的红色标语,二十辆重型卡车在柴油引擎的嘶吼中缓缓驶离。谢一扬撑着黑伞站在调度室窗前,目送最后一辆车尾灯消失在雨幕里,指尖轻轻摩挲着口袋里那枚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表面蚀刻的“1991.08.15“正在渗出血锈色的倒计时。
“三千台全部装船了。“张铁柱的机械眼扫过货单,液压关节在潮湿空气里发出细微的嗡鸣,“贵州山区十二所希望小学,每校二百五十台。“
谢一扬突然笑出声,伞沿雨水溅在货单的捐赠明细上。那些泡过洪水的任天堂红白机主板,此刻正躺在印着“长江-1型教育电脑“的崭新机箱里,每块电路板都植入了特殊固件——当山区教室通电的瞬间,隐藏在操作系统深处的挖矿程序就会自动链接缅北服务器。
“孩子们要学编程,怎么能没有电脑呢?“他踩碎脚边一只漏网的蟑螂,虫壳爆裂的脆响混在雨声里,“记得让缅甸那边把矿池算力调低点,别把三峡电网搞崩了。“
黔东南,苗岭希望小学。
校长吴建国颤抖着揭开防尘布,三百台簇新的电脑在简陋教室中泛着冷光。他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机器,政府配发的教学录音机都算稀罕物,更别说这些带键盘的“高科技“。
“感谢扬帆集团!“吴校长对着摄像机九十度鞠躬,镜头外站着穿白衬衫的县领导。孩子们挤在走廊上探头探脑,有个胆大的伸手摸了摸显示器,立刻被班主任拽回去。
没人注意到机箱侧面的散热孔里,隐约飘出腐水浸泡过的霉味。
“现在请同学们按下开机键!“随着县领导指令,三百只小手同时拍向电源按钮。教室顶棚的LEd灯突然暗了一瞬,几十台主机发出老式收音机调频般的滋滋声。
五年级的梁小花发现自己的屏幕在闪烁,黑白像素点组成诡异的马赛克图案,像是某种蜷缩的电子爬虫。她刚想举手报告,画面突然跳转到命令行界面,无数绿色代码如瀑布般滚落。
“这是教学演示程序。“穿扬帆制服的“技术员“按住女孩肩膀,手套下的金属指节硌得她生疼,“要专心看屏幕。“
教室后排,主机散热口飘出的焦糊味被崭新的塑料味掩盖。吴校长正对着镜头背诵感谢词,没看见脚下地板缝隙里,几缕青烟正从地线接口悄悄渗出。
同日,缅甸掸邦某废弃军堡。
二十台特斯拉线圈环绕的机房里,雇佣兵用枪托砸开嗡嗡作响的服务器柜。显示器上跳动的数字突然暴涨,算力曲线像发情的眼镜蛇般昂首攀升。
“老板,贵州节点上线了!“技术员盯着屏幕上三千个新接入的Ip,“但电压不稳,有十七台已经烧——“
话音未落,主控台突然爆出刺眼火花。整个机房的照明系统集体过载,阴影里浮现出更多穿迷彩服的身影——他们正把成捆的Rtx显卡塞进竹篓,显卡金手指上还沾着东莞血汗工厂的硅脂。
“降压运行。“视频电话里谢一扬的脸在电流干扰中扭曲,“等这批机器自毁后,把故障责任推给山区电网改造。“
技术员刚要点头,监控屏幕突然切出贵州教室的实时画面: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盯着摄像头,她的瞳孔里倒映着机箱内部——那里有枚芯片正在发红,烫穿了印着“爱国助学工程“的贴纸。
8月15日上午10点整,苗岭小学计算机课。
梁小花发现老师的U盘插不进主机——机箱USb口里凝着淡黄色结晶,像是洪水留下的盐渍。她偷偷用圆珠笔捅了捅,突然听到机箱深处传来“咔嗒“轻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