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三封密信定乾坤(2/2)
狄仁杰下笔沉稳,字迹工整,每一个字都斟酌再三。他笔下流出的,是定远军“罪证确凿”的控诉:
“……定远军将领,久蓄异心,走私军械,勾结外族,罪孽深重。职奉旨查察,彼等竟丧心病狂,公然反叛,挟持上官,实乃国之巨蠹!为靖边疆,慑宵小,赖韩州牧大人调度有方,职与麾下李存孝都尉奋力剿杀,已于今日将叛军悉数荡平,以正国法……”
写到此处,狄仁杰稍稍停顿,笔尖悬空,目光落在“韩州牧大人调度有方”几字上,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将首功推给这位皇帝近臣,是平息潜在麻烦最稳妥的方式。他随即落笔,补充了李存孝的“微功”,便署名落款。
接着,他换了一张信纸,开始写给主公余瑾的密信。** 这一次,他的笔速明显加快,字迹也变得更加直接,不再有丝毫官样文章的修饰:
“主公亲启:北凉关之事,已毕。定远军桀骜之患,今已彻底肃清,无一幸免。关隘已在我等牢牢掌控之中。北境门户已开,后顾无忧矣。详情已另书文若先生处。属下仁杰谨上。”
寥寥数语,干脆利落,既是报捷,也是宣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写完后,甚至没有多看一眼,便将信纸放到一旁。
最后,是写给玄羽城荀彧的信。 这是三封信中最为重要的一封。
狄仁杰的神情变得更加专注,他重新蘸了墨,下笔的速度也慢了下来,似乎在仔细推敲每一个字句:
“文若吾兄亲启:北凉关定远军,已于今日黄昏,全数伏诛……此间过程,实乃定远军内部积怨爆发,章、李处置失当,属下因势利导,坐观其内讧自毁,最后由存孝收尾……上报韩明远之公文,已将罪名坐实,首功亦归于彼,兄不必担忧地方掣肘……北凉关地处冲要,断不容失。旧部既除,急需可靠之人前来接管。粮草、军械、官员、重建新军之人选,在下以为当以我军老兵为骨,择良将统之,诸多事宜,皆需文若兄与主公商议,速作决断,并于后方筹措支持……”
狄仁杰详细地阐述了情况,分析了利弊,提出了后续的初步计划和需求,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详。
烛光映照下,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一支崭新的、完全忠于主公的“定远军”驻守在这雄关之上的景象。
三封信写毕,墨迹渐干。狄仁杰放下笔,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
他将三封信仔细折好,分别装入不同的信封,用火漆郑重封缄。
做完这一切,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窗外那渐渐减弱但依旧妖异的火光,以及火光映照下被血色和白雪覆盖的北凉关。寒风从窗缝中吹入,带着刺骨的凉意,却让他原本因持续算计而有些发热的头脑更加清醒。
清洗已经结束,但北凉关的故事,远未终结。他的棋局,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