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 第6章 (11)茯苓四逆汤

第6章 (11)茯苓四逆汤(2/2)

目录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附子是大辛大热的药物,能够回阳救逆,散寒止痛。它是这个方剂中的关键药物,主要用于温补阳气,驱散体内的寒邪。

甘草二两(炙):炙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在这里,它主要起到调和药性、增强方剂整体效果的作用。

干姜一两半:干姜能够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在这个方剂中,干姜与附子相伍,共同发挥温阳散寒的功效。

将这些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伍使用,就构成了茯苓四逆汤。这个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因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的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面色苍白、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沉微细等症状。

在临床上,茯苓四逆汤常用于治疗休克、心力衰竭等危重病症,以及慢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当然,具体使用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原文: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具体是指将五味药材(通常指的是一个方剂中的五种药物)放入五升水中进行煎煮。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一下这个过程。

首先,“上五味”指的是方剂中的五种药材。在中医方剂学中,一个方剂往往包含多种药材,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相互配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里的“五味”只是一个泛指,实际上方剂中的药材数量可能多也可能少。

接下来,“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描述的是煎煮过程。将五味药材放入五升水中,用火加热煎煮,直到水分蒸发至大约三升时停止。这个过程的目的是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水中,形成药液。

然后,“去滓”是指将煎煮后的药液中的药渣去除。在煎煮过程中,药材的纤维、皮屑等杂质会残留在药液中,通过过滤或倾倒的方式将这些杂质去除,使药液更加纯净。

最后,“温服七合,日二服”是指将过滤后的药液分两次服用,每次服用量约为七合(古代容量单位,约合现在的140毫升左右),并且要在药液温度适中时服用。温服可以避免药液过冷或过热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也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