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贺州(1/2)
这血肉横飞的场面,让刘鋹看得津津有味、满脸享受,不时和身边的媚猪碰杯饮酒,似乎人命和鲜血,在他心里,尚且不如一杯水酒。
众太监大臣也不遑多让,一个个眉飞色舞,虽不能大声叫好,但是小声议论的“嗡嗡”声,响彻了广场。
眼见“敌人”殒命,樊胡子心满意足的走上台来,行了个道家的稽首礼:“恭喜太子陛下,现已查明,李托实为下界魑魅附身,需以天火焚身、虎豹噬体方能消除灾厄,如今灾祸已去,国家定将兴盛太平”
“可是敌军已至贺州,这.........”刘鋹急忙站起来,恭恭敬敬的问道。
“陛下不须忧虑”樊胡子神秘一笑。
“方才其实玉帝已经降下旨意,请太子陛下遣散贺州守军,玉帝即将派下天兵天将,区区敌军,不过一时半刻,自然全军覆没...........”
刘鋹顿时大喜过望,众臣也纷纷凑趣,行礼恭贺“陛下乃是玉皇亲子,自有神兵相助”,一时间众人喜笑颜开。
一片弹冠相庆中,夹杂着血腥味和酒香气、还有猛虎进食呜咽的声音,南汉之荒诞,可见一斑。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以“惨无人道,古今罕见”评价此事,千年后翻开《资治通鉴》,油墨间似乎依然飘着龙涎香与血腥气。
《礼记?中庸》有语:“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南汉国刘鋹多行不义,如此国家不亡,天理不容,而这荒诞的一幕,只是给这个“国家”,打上了最后的墓志铭而已。
南汉乾和殿的龙涎香缓缓飘于空中,仿佛一直飘到遥远的贺州城头,醉生梦死的荒诞剧、铁血开疆的英雄诗,历史的齿轮在两种气味中悄然转向。
贺州城下,杨延昭一身重甲,手里持着一支步槊,腰间挂着御赐的腰刀,英俊的小脸上满是傲气。
杨业亲自给儿子检查盔甲,无比认真,一边检查,一边叮嘱道:“一定要小心,遇到危险不要慌,先稳住了......”
杨延昭露齿一笑,整齐的牙齿在阳光下闪过一道光。
“父亲放心,儿理会得,陛下待我杨家恩重,这先登之功,儿定要为陛下争上一争”
杨业又是骄傲,又是担心,这是他的长子,蚁附攻城的危险,向来是最高的,他岂能放心。
但是这个节骨眼上,他又不能拉着儿子退下来,那成什么样子了,只能拼命鼓励叮嘱。
战鼓“隆隆”响了起来,那是主帅曹彬催促攻城的命令,杨延昭穿戴整齐,正正经经的单膝跪地,向父亲行了军礼,接过亲兵递上来的步槊,转身大步而去。
他身后是三百重甲兵,都是杨家亲族,都是十五六岁年纪,盔甲相蹭,铁环相扣的声响里,混着少年们紧张的咽口水声。
城外二里之外,炮兵开始试射,“轰”的一声,一颗炮弹拖着白色的尾迹,飞过两里地,狠狠的撞在城墙上,重炮的威力,让城墙都似乎跟着抖了一下。
杨延昭和他的士兵们,挥舞着兵器大声欢呼,他跟着父亲征战,还从来没有像这几个月来得舒服,前面有大炮开路,后面辎重运送及时,将士士气极高,皇帝不遥控干涉,胡乱指挥,这样的仗要是打不赢,干脆一人一把刀子,统统抹了脖子算了。
大炮射击了几十轮,城墙上千疮百孔,“轰隆”一声,夯土的城墙再也经不起如此摧残,其中有一小段,轰然倒塌。
杨延昭手一挥,大叫道:“跟我上,不要给祖宗丢脸”
三百亲兵齐声答应,跟着杨延昭冲了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