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琴魂引:伯牙与子期的千年之约(2/2)
子期归家后,将伯牙所奏之曲记录于竹简,却不知此谱暗藏玄机。其母见状大惊:“此乃‘天籁录’,历代乐官皆因妄动此谱而遭反噬!你与伯牙的缘分,怕是上苍注定的劫数。”子期却笑道:“音律本是天地之心,何来诅咒之说?”
中秋将至,伯牙如约赴约。子期却因连日抄录古谱呕血不止,临终前挣扎着写下遗言:“我死后,将坟冢立在江畔,待伯牙来时,以《流水》唤我魂归。”
当伯牙抱琴赶至集贤村,见到的却是子期的孤坟。他踉跄着跪在坟前,琴弦骤然断裂。悲恸中,他想起成连所言“琴魂需以真心相换”,遂割断琴弦,将瑶琴掷向青石。琴身碎裂的瞬间,子期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伯牙兄,你我之音,已刻入这方水土的魂魄——江水为弦,山峦为轸,天地为和,永世共鸣!”
自那日后,汉江两岸每逢月圆之夜,江水自动分开,露出一条青石小径,直通江心一座虚幻的琴台。伯牙的琴魂与子期的残念在此相聚,他们的琴声化作万千萤火,照亮了整片江天。渔民们遥遥望去,只见两道身影在云雾中抚琴对弈,衣袂飘飘,宛如神仙。
千年流转,蔡甸城外的琴台故地,终成天下琴师朝圣之地。每有名士至此,江水便自发谱写出新的乐章,而那些能与琴声共鸣者,皆自称“知音”。正如后世诗云:“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本是凡尘中的一段奇缘,却因琴魂与天地灵性的交融,升华为永恒的传说。他们的知音之约,不仅是对音乐真谛的追寻,更是对生命本质的叩问——当灵魂与自然共鸣,方能超越时空的桎梏,成就真正的“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