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阴阳残卷 > 第15章 纸人送葬

第15章 纸人送葬(1/2)

目录

青灰色的瓦檐下,陆明盘腿坐在一张褪了色的蒲团上,面前摊开的《阴阳残卷》泛着陈旧的黄褐色。小院里的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在他专注的侧脸上游移不定。

"白砚舟,你看这段记载——'食香鬼者,形似生人,口含香灰,喜附体于借尸还阳之术失败者'。

"陆明修长的手指划过泛黄的纸页,眉头微蹙,

"这描述倒是与那樵夫说的哭丧岭怪事有几分相似。

"

白砚舟正用左手擦拭他那把新得的短刀,闻言抬头,右手上的绷带已经拆了大半,只余手腕处还缠着几圈白布。阳光透过树叶间隙落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映出一双锐利如鹰的眼睛。

"这本残卷翻来复去研究了半个月,不如直接去那村子看看。

"他手腕一抖,短刀在空中划出一道银亮的弧线,精准地插回腰间的皮鞘,

"我手好得差不多了,明天就动身。

"

陆明无奈地摇摇头,自从在龙虎山那场恶战中死里逃生,他们便在这远离尘嚣的小镇租了这间院子暂住。白砚舟养伤的这些日子,他几乎把《阴阳残卷》翻烂了,试图从那些晦涩的古文中找出更多关于

"九匠

"和

"叛徒

"的线索。

"急什么?

"陆明合上书卷,从袖中排出三枚铜钱,

"让我先卜一卦。

"

铜钱在青石板上叮当作响,转了几圈后依次停下。陆明俯身查看卦象,忽然神色一凝。

"坎上艮下,水山蹇。

"他低声念道,指尖轻轻拨动最上方那枚铜钱,

"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

"

"前路凶险,但若谨慎行事,或许能有所得。

"陆明收起铜钱,若有所思,

"卦中还藏着'阴人作祟'之象,看来哭丧岭的事确实不简单。

"

次日清晨,两人便踏上了前往哭丧岭的山路。时值深秋,山间雾气缭绕,枯黄的落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声响。白砚舟走在前面,右手已经能够灵活地拨开挡路的树枝,只是偶尔还会无意识地碰触曾经受伤的位置。

"这村子怎么叫这么个晦气名字?

"白砚舟踢开一块挡路的石头,回头问道。

陆明紧了紧肩上的包袱,解释道:

"相传百年前这里闹饥荒,村民饿死大半,剩下的日夜啼哭,哀嚎声在山岭间回荡不绝,故而得名'哭丧岭'。

"

正说着,山路一转,前方豁然出现一个被群山环抱的小村落。村口立着一块风化严重的石碑,上面

"哭丧岭

"三个字已经模糊不清。更引人注目的是,村中正有一支诡异的送葬队伍缓缓移动。

"来得倒是巧。

"白砚舟眯起眼睛,

"这葬礼怎么大中午的办?

"

陆明没有立即回答,他的目光牢牢锁定在队伍最前方那两个惨白的纸人上。纸人约莫成人高,一男一女,穿着艳丽的纸衣,眼眶处空洞洞的,却莫名给人一种正在注视四周的感觉。最令人不适的是它们嘴角用朱砂画出的笑容——那弧度夸张得不似人类,在阳光下泛着诡异的红光。

"不对...

"陆明低声道,

"你看那棺材。

"

白砚舟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这才注意到送葬队伍中的异常——那口黑漆棺材的盖子竟然是半开着的,里面空空如也。而队伍中央,四个壮汉抬着一张藤椅,上面端坐着一个身穿寿衣的老妇人!

"活人送葬?

"白砚舟皱眉。

"恐怕不是活人。

"陆明的声音沉了下来,

"你看她的指甲。

"

阳光照在那老妇人的手上,只见十指指甲乌黑发亮,足有三寸多长,弯曲如钩。她的脸色却异常红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唯有嘴角残留的一些灰色粉末显得格外突兀。

队伍缓缓经过他们面前,村民们个个面色惨白,眼神躲闪,竟无一人敢直视藤椅上的老妇人。只有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不小心回头看了一眼,立刻被他母亲狠狠拽了回去。

"外乡人,快让开!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从队伍中走出,压低声音催促道,

"别挡了阴差的路!

"

陆明与白砚舟对视一眼,退到路边。待队伍走远,陆明才拉住一个落在后面的年轻村民询问:

"这位大哥,方才那是...

"

"你们快走吧!

"年轻人神色慌张,

"神婆已经下葬三天了,可每夜都自己爬回来,坐在堂屋里...

"他打了个寒战,

"今早村长请了纸人阴差来送,可千万别再回来了...

"

白砚舟一把抓住想要离开的年轻人:

"她嘴里那些灰是什么?

"

"香、香灰...

"年轻人挣脱不开,只得颤声回答,

"灵堂上的香炉每天都会少大半,都...都在三婆嘴里...道长说这是饿死鬼附身...

"

陆明松开一枚铜钱塞到,年轻人手里:

"带我们去灵堂看看。

"

年轻人摸着铜钱犹豫片刻,年轻人瞪大眼睛——他见过神婆用这种铜钱请神,腿一软就要跪,被白砚舟一把拎住。终于点了点头:

"只、只能远远地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