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紧急研发(2/2)
在大家的鼓励下,小李重新振作起来。他们又尝试了多种改进方案,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和结构。实验室里的灯光不分昼夜地亮着,团队成员们的黑眼圈越来越重,衣服也变得皱巴巴的,散发着一股汗酸味。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终于,在一次偶然的参数调整后,模型成功识别出了对方算法中的一个关键模块。那一刻,整个小组都欢呼起来,压抑已久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他们相互拥抱,眼角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除了算法识别的难题,如何设计出有效的干扰机制,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关。他们需要在不影响正常系统运行的前提下,对犯罪分子的程序进行精准干扰,这就像是在针尖上跳舞,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整个计划功亏一篑。哪怕是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系统瘫痪,让之前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干扰技术小组的成员们绞尽脑汁,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有的方案过于激进,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到其他相关系统,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的崩溃;有的方案则过于温和,无法对犯罪分子的程序产生实质性的干扰,就像隔靴搔痒。
苏瑶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手中的马克笔不时在本子上写写画画,本子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各种思路和草图。凭借着自己对人工智能系统的深入理解,她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子加密原理的干扰算法。这个算法利用量子的不确定性,对对方的算法逻辑进行随机干扰,既不会影响正常系统,又能让犯罪分子的程序陷入混乱。
团队成员们对这个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测试,通过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模拟实验,发现它确实具有很高的可行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又遇到了量子计算资源有限的问题。现有的计算设备无法满足算法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导致干扰算法无法有效运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陆琛四处联系科研机构和企业,寻求量子计算设备的支持。他的电话一个接一个,常常在深夜还在与对方沟通。他的声音因为过度疲劳而变得沙哑,每一次通话都充满了焦急和期待。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获得了一台高性能量子计算机的临时使用权,使得干扰算法能够顺利实施。
在攻克这些难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的压力越来越大。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让大家的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不少人患上了失眠、头痛等症状,但每当有人想要放弃时,看到身边的伙伴们依然在坚持,便又咬咬牙,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有一天,团队里的一位成员因为过度劳累,在办公室里晕倒了。大家赶紧将他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嘱咐他要好好休息,否则可能会对身体造成永久性的损伤。但他在医院醒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研发工作,坚持要回到岗位上。陆琛坚决不同意,命令他必须安心养病。这位成员无奈之下,只好委托同事将最新的研究资料带到医院,在病床上继续参与讨论。
随着研发的推进,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犯罪分子似乎察觉到了他们的行动,开始对程序进行升级和加固。这使得之前的一些成果瞬间化为泡影,团队成员们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原本充满希望的眼神变得黯淡无光,有的人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但他们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决心。陆琛组织大家重新梳理思路,调整方案,开启了新一轮的攻关。他鼓励大家:“敌人的反击证明我们走对了路,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无数个日夜的拼搏后,“反制程序”终于研发完成。当程序成功运行,获取到关键犯罪证据的那一刻,整个团队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们欢呼雀跃,相互拥抱,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他们深知,自己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专业的知识,逐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看似无法逾越的技术难题。每一次的突破,都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一步。他们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科研项目,更是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重任。在这场与时间和智慧的较量中,他们赢了,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