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大唐女讼师 > 第17章 前提

第17章 前提(2/2)

目录

望着眼前苦口婆心的崔氏,她紧咬下唇,眼眶微微泛红,嗫嚅道:“阿娘,并非女儿不听劝,只是此事,女儿本想凭自己的本事把事儿处理妥帖。您与阿耶放心,嫣儿定不会叫他们好过的。”

崔氏听了这话,抬手轻轻抚着柳嫣的发,叹了口气:“傻孩子,你阿耶是怕你在外头受委屈,他跟着去,也好有个照应。”

柳嫣却倔强地摇了摇头,“阿娘,女儿已长大成人,有些风雨总得自己去扛。此番就当是女儿历练,若真遇了难处,女儿定不会逞强,定当回家向阿耶阿娘求助的。”

崔氏看女儿心意已决,心中满是纠结,终是无奈点头:“罢了罢了,你这孩子,从小就有主意,阿娘便依你这遭。只是在外万事都要小心,莫要让家中为你操心。”

柳成化也重重叹了口气,“嫣儿啊,为父明白你心气高,想自个儿解决。可外头世道复杂,你一个姑娘家,爹实在放心不下。本想着跟你去,若有个风吹草动,也好护你周全。”

他抬眼,目光满是慈爱与担忧,“你向来有主见,既然主意已定,爹也不拦你了。但出门在外,切不可莽撞行事,遇事多思量。若是受了委屈,或是事情棘手,千万别硬撑,一定要传信回家,家中永远是你的依靠。”

寝堂内,气氛凝重又带着几分温情。柳成化抬手拍了拍女儿的手背,柳嫣轻轻拉住父亲宽厚却已略显粗糙的手,崔氏在一旁,瞧着父女俩,眼眶早已湿润,忍不住又抬手抹了抹眼角。

既心疼女儿即将远行,又为女儿的未来所担忧。

次日,崔氏顾得自己的伤势给柳嫣置办了一车吃食物件,又把几张银票塞回到了她的荷包里。

柳成化反其道而行,将跟着多年的玛瑙匕首装备给了柳嫣,京都之大,她现在又经常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保不齐哪个起了歹意惦记上独身娘子,出门在外还是有个趁手的家伙防身更为稳妥。

又是一天半的风尘仆仆,柳嫣赶回京都感觉整个人都要散了。原本想让百灵去正和堂找秦瑶报个平安信,后来想想还是自己跑一趟更好。

常言道,世间诸事皆有定数。见天见灰,暑期消了一大半,柳嫣拖着如灌了铅般沉重的身躯,一步一步朝着正和堂走去。

远远地,她便瞧见正和堂门口,有一对中年夫妇正踌躇地来回踱步,神色间满是犹豫与彷徨,似是有心事难以抉择。

柳嫣满心疑惑,走近那对夫妇。

还未等她开口,中年男子率先抬起头,目光触及柳嫣,瞬间一亮,急切道:“娘子,您可是这正和堂的人?我们夫妇俩此番来,是有要事相求,只是里头的人听了之后便不再理会我们夫妇。”

柳嫣瞧着两人眉头紧蹙、满脸愁容的模样,心中泛起一丝怜悯,点头应道:“我这是正和堂的末等讼师,您二位若有难处,不妨与我讲讲。”

中年妇人听闻,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娘子,我家小儿被奸人所害,不知怎的,我们夫妇二人连日上诉,大理寺却以结案为借口,不予受理……”妇人顿了顿,偷偷瞥了眼正和堂紧闭的大门,“我听人说可以找讼师帮忙诉理,可是里头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帮我们,我们实在走投无路了,求娘子帮帮我们吧!”

话音刚落,这对中年夫妇便“噗通”一声双双跪地,眼瞅着就要对柳嫣行大礼。

“二位不必如此,你们的案子我不确定是否可以受理。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咱们借一步,去那头的茶坊坐坐。”

柳嫣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还未搞清状况,怎能受此大礼,她赶紧俯身,双手用力搀扶起夫妇二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