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跨入5级文明的门槛技术(2/2)
赵小侯通过大科学院体系先将大夏中微子方面的研究资料调来查看了一遍。
发现大夏在中微子方面的研究是落后于丑德拉斯的。
当然,这个落后也不影响中微子通讯技术的研究。
因为现在蓝星各国发现的中微子都不适合应用到中微子通讯技术上。
中微子通讯技术里明确表明了,其使用的中微子乃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中微子,由于这种特殊中微子能够跳跃部分空间,才使得其通讯速度要超过光速。
因而他只能另起锅炉,着手在太空里修建粒子对撞机,以求发现这种特殊的中微子。
说白了,中微子通讯技术的补全就是研发和补全为一体。
首先要找到这种中微子,然后就可以利用残缺的中微子通讯技术,将自身技术补全。
因而找到这种中微子的存在就是关键。
只要找到了这种中微子,那么中微子通讯技术的补全难度就会大幅降低。
当然,在太空里建造粒子对撞机,就不是蓝星上那些粒子对撞机那么简单了。
蓝星上现有粒子对撞机最长的就是大夏建造的,其体长100公里。
为大夏在粒子研究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但赵小侯则是准备在L1点附近建造一条长一万公里的环形粒子对撞机!
这并不奇怪,因为粒子对撞机越长,那么其粒子对撞能级就越高,对撞之后所产生的粒子种类就可能更多。
到现在为止,大夏都没能找到那种特殊的中微子,因而也就说明100公里长的粒子对撞机肯定不够。
为了确保能够找到这种特殊的中微子,赵小侯自然就尽可能的将粒子对撞机修得长一些比较好。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星际太空站里的山寨版万能工厂以及各太空电梯的太空端工厂的产能大半都用在了太空采集船的制造上。
同时,3000艘太空采集船被征用,全力建造太空粒子对撞机。
之前堆积在太空里的海量金属、非金属资源开始迅速减少,用在了太空粒子对撞机的建造上。
除此之外,赵小侯还加大了对火星的行星殖民球投放数量。
半年时间内,火星上就投放了10颗机械行星殖民球以及200颗生物行星殖民球,将火星小半的地表变成了绿色。
除此之外,为了提供生物行星殖民球所需要的水分,有20颗生物行星殖民球被投放到了火星的南北极,从而抽取火星南北极里储存的水分,供应给其它生物行星殖民球。
同时,那10颗机械行星殖民球的主要发展方向不再是向地下开采矿石资源,而是全力建造地表城市。
至于机械行星殖民球发展地表城市所需要的各种资源,都是直接从生物行星殖民球那里获得。
如此一来,两者就形成了一个较为正常的循环发展路径。
当然,生物行星殖民球开采的大多数矿产资源还是都被太空采集船带走了,用于粒子对撞机的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