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明代书商的【流量密码】与【魔改】(1/2)
礼堂内部,靠近讲台的前几排区域,已经被学校工作人员预留出来。
沈砚之教授带着几位中文系的老师坐在了第一排的旁听席上,看着眼前这几乎座无虚席,
甚至连过道都开始站人的景象,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震惊。
“开了眼了,真是开了眼了!”一位老教授喃喃自语,“我教了一辈子书,还从没见过哪个学者的讲座能有这阵仗!”
沈砚之也是感慨万千:“长江后浪推前浪啊,这年轻人的影响力,真是超乎想象。”
就在这时,萧予薇也从侧门走了进来,她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旁听席的马校长,快步走上前打了声招呼。
“予薇也来了?”马校长笑着点头,“你引荐的这位祝教授,可是给我们Z大带来了甜蜜的烦恼啊!”
萧予薇看着这人山人海的景象,脸上也露出一丝无奈的笑意,她知道祝仁会受欢迎,却也没想到会火爆到这种程度。
礼堂入口处,人流依旧源源不断地涌入,学生们兴奋地寻找着空位,来晚的只能见缝插针地站在过道或者后排的空地上。
看这架势,别说五千人的礼堂,再来一倍恐怕都装不下!
而在礼堂一个相对靠前,但又不太显眼的位置,沪大的周维岳教授和他同行的几位老学者正襟危坐,脸色却不太好看。
“哼,装腔作势!”周维岳看着眼前这近乎疯狂的场面,低声对旁边的同伴说道,
“不过是借着上次诗会的名头,又搞出个什么作者争议的噱头,哗众取宠,吸引流量罢了!”
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老者也点头附和:“是啊,周老,我看他就是个会炒作的网红,哪有什么真才实学?
等会儿看他怎么自圆其说!关于《三国演义》作者归属,学界早有定论,岂容他一个黄口小儿胡言乱语!”
“年轻人,就是急功近利,想出名想疯了!”另一人也撇撇嘴,“等会儿他要是讲不出什么东西来,看他怎么收场!”
他们几人是带着批判和审视的心态来的,坚信祝仁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所谓的颠覆性观点,不过是博眼球的噱头。
很快,礼堂内连站的地方都快没有了,黑压压的人群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空无一人的讲台上,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躁动而又充满期待的气氛。
马校长看了看手表,又看了看这几乎爆满的礼堂,深吸一口气,走上了讲台。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来宾,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我知道,大家今天都是为了一睹祝仁教授的风采而来,更是为了听他继续解读那引人入胜又充满争议的《三国演义》之谜!”
“在此,我谨代表Z大,对祝仁教授的莅临,以及在座各位的热情参与,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最热烈的欢迎!”
掌声雷动。
“由于现场人数远超预期,我们临时更换到了大礼堂,给大家带来不便,敬请谅解。”
“现在,话不多说,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我们今天的主讲人——Z大客座教授,祝仁先生!为我们带来他的系列讲座第二讲!”
在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祝仁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长衫,迈着沉稳的步伐,
缓缓走上了这个能容纳五千人的,Z大最高规格的讲台。
灯光聚焦,万众瞩目。
他走到讲台中央,对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微微鞠躬,然后不急不缓地走到讲桌后,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全场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目光都带着期待,或好奇,或审视,聚焦在他身上。
祝仁放下水杯,目光平静扫过全场,沉稳开口:
“感谢马校长,感谢各位老师、同学,以及媒体朋友们的热情。
说实话,看到这么多人,还临时更换了这么大的场地,我也感到有些意外和受宠若惊。”
“上一讲,我们初步探讨了关于《三国演义》作者归属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个观点,
我们所熟知的罗贯中先生,可能更接近于这部伟大作品的总编辑,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原创作者。
并且,我列举了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嘉靖本自身的署名编次,以及大量元杂剧作为佐证。”
“我知道这个观点引起了很大争议,那么今天,在我开始第二讲之前,我想先问问在座的各位,
尤其是对这一领域有深入研究的老师、学者们,对于我上一讲提出的这些证据本身,有谁持有明确的反对意见?
认为《平话》的存在是伪造的?认为嘉靖本的编次二字另有他解?或者认为元杂剧与《三国演义》的相似性是巧合?”
话音刚落,前排旁听席上,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老者缓缓站了起来,正是魔都沪大的周维岳教授。
“祝教授,”周维岳的声音沉稳,传遍了安静的礼堂,“你上一讲引用的《三国志平话》、嘉靖本署名以及元杂剧的材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