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绝美总裁不让碰,离婚后悔她跪求 > 第159章 勇于正视经典的流变过程,恰恰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第159章 勇于正视经典的流变过程,恰恰是文化自信的表现!!!(1/2)

目录

沈砚之教授和几位中文系老师也是听得心潮澎湃,祝仁的论证旁征博引,逻辑清晰,证据链条环环相扣,虽然观点颠覆,却让人不得不信服。

而周维岳教授和他带来的几位学者,脸色则越来越难看,他们想反驳,却发现祝仁引用的版本和史料都是真实存在的,一时竟找不到切入点。

“所以,”祝仁提高了音量,目光扫过全场,声音铿锵有力,进入了第二讲的高潮总结,

“从罗贯中这位总编辑,到明代叶逢春、周曰校等逐利的书商,再到清代毛宗岗父子这位终极审定者,

《三国演义》的文本,就像一条流淌的河流,在不同的时代,被不同的人,

出于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整理,有的是为了赚钱,有的是为了宣扬某种价值观),

不断地注入新的内容,冲刷旧的痕迹,最终汇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模样。”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客观地理解这部小说的复杂性,才能剥离后世附加的层层光环与标签,去探寻其更本真的面貌。”

祝仁顿了顿,留下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

“那么,除了罗贯中、明代书商、毛宗岗这些明面上的参与者,还有哪些隐藏的力量,

在更深的层面上塑造了《三国演义》的叙事风格和思想内涵?

下一讲,也是最后一讲,我将尝试运用传统的文献学方法,从文本内部的【风格差异】、【语言特征】甚至是一些细微的【时间线漏洞】入手,

来考古发掘这部巨着背后,可能存在的更早、更隐秘的影子作者群体!”

话音落下,整个大礼堂先是陷入了短暂的寂静,似乎所有人都在消化这巨大的信息量。

随即,雷鸣般的掌声如同潮水般汹涌而至,比上一次更加热烈,更加持久!

学生们激动地站起身,用力鼓掌,脸上写满了惊叹、佩服和对下一讲的无限期待!

马校长和沈砚之教授带头起立鼓掌,看向祝仁的目光充满了欣赏和激动。

萧予薇嘴角也露出了一抹骄傲的微笑,轻轻鼓掌。

这一讲,再次彻底征服了现场所有人!

祝仁对着台下深深鞠躬,感谢大家的聆听。

马校长再次走上讲台,脸上笑容满面:“感谢祝仁教授为我们带来的又一场精彩绝伦、颠覆认知的讲座!

从罗贯中的总编辑身份,到明代书商的商业魔改,再到毛本的价值重塑,祝教授层层剥茧,

为我们展现了一部经典名着背后,不为人知的复杂流变史!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他顿了顿,提高了音量:“按照惯例,接下来是我们的问答互动环节!我知道大家现在肯定有很多问题想和祝教授交流,

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选择几个问题,请大家举手示意,我会随机挑选。”

话音刚落,台下瞬间举起了无数只手,密密麻麻,场面十分壮观。

马校长笑了笑,目光扫过前排,最终落在了那位一直表情凝重的老者身上:

“周维岳教授,您远道而来,又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不如您先提问?”

周维岳教授没有客气,他缓缓站起身,拿起身边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目光锐利地看向台上的祝仁,声音沉稳却带着明显的质疑:

“祝教授,你刚才的讲解,引用的版本资料翔实,逻辑也看似清晰,但是,老夫还是有几个疑问。”

全场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知道,真正的交锋要开始了。

“第一,”周维岳语气严肃,“你将明代书商增删情节的行为,过多地归咎于商业利益驱动,甚至用了魔改、大杂烩这样带有贬义的词语。

难道你认为,这些改动就完全没有积极意义吗?比如关公显圣,虽然是神怪情节,但它强化了忠义精神,满足了民众的道德期待;

七擒孟获虽然奇幻,但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宽容。

这些改动,难道不也是一种符合当时社会文化需求的再创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丰富和提升了作品的感染力吗?

你为何只强调其商业性,而忽略其文化价值?”

这个问题一出,立刻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尤其是中文系的老师们,纷纷点头。

祝仁平静地回应道:“周老先生,我并未完全否认这些改动可能存在的文化价值或积极意义。

我强调商业动机,是因为我认为在分析文本流变时,不能忽视出版市场这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

书商为了销量而迎合读者口味,这在当时是普遍现象,也是推动通俗小说演变的重要力量。

至于这些改动是否提升了作品,我认为见仁见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