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战乱遗患与迷信滋生(2/2)
长期的精神紧绷与过度操劳,让孔甲的身体逐渐不堪重负。起初,只是偶尔感到身体乏力,精神不振,但他并未在意,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国事之中。后来,他开始频繁地生病,头痛、发热等症状时常困扰着他。太医们开了一副又一副的药,然而,这些药却只能暂时缓解他的症状,无法从根本上治愈他的疾病。
太医为孔甲把脉后,面露难色。孔甲见状,心中一沉,问道:“太医,如实说来,孤的身体究竟如何?”太医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您这是长期劳累,心力交瘁所致,需静心调养,切不可再过度操劳。”孔甲心中烦闷,心想:“如今这局势,孤如何能静心调养?‘夏’朝的未来全系于孤一身,若是孤稍有懈怠,这江山社稷又该托付给谁?”于是,他摆了摆手,说道:“知道了,你下去吧,继续开些能让孤有精力处理国事的药来。”
与此同时,对未来国运的深深担忧,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孔甲的心头。北方叛乱虽已平定,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创伤却难以在短时间内愈合。百姓流离失所,经济凋零,朝堂上的纷争也让他对“夏”朝的未来充满了忧虑。而他自己每况愈下的身体,更让他觉得这是上天对他的惩罚,是“夏”朝国运不祥的征兆。
孔甲常常在宫殿的花园中徘徊,望着天空,心中默默祈祷:“上天啊,若真有神灵,恳请保佑‘夏’朝度过此劫,孤愿付出一切代价。”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助与迷茫,不知该如何才能带领“夏”朝走出困境。
在这种身心俱疲与极度担忧的双重笼罩下,孔甲对鬼神的迷信如同疯长的野草,愈发不可收拾。他深信,是自己在战争中的杀伐过多,触怒了鬼神,才导致身体不适和国运堪忧。
为了祈求鬼神的宽恕与庇佑,孔甲开始频繁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祭祀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宏大,仪式也变得愈发奢华而繁琐。在祭祀前,要挑选黄道吉日,由巫师进行占卜,确定祭祀的具体时辰和地点。祭祀所需的祭品极为讲究,必须是毛色纯正、膘肥体壮的牲畜,数量也极为庞大。除了牲畜,还有各种珍贵的玉器、丝绸等。这些祭品在祭祀结束后,大多被焚烧或掩埋,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祭祀仪式上,巫师们身着华丽的服饰,头戴奇异的面具,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词。他们在祭台上疯狂地舞蹈,试图与鬼神沟通。孔甲则率领朝中大臣,身着庄重的祭服,虔诚地跪地叩拜。整个祭祀过程往往持续数日,期间鼓乐齐鸣,烟雾缭绕,仿佛置身于神秘的幻境之中。
朝中大臣们对此大多心存异议。他们深知,如此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的负担,还会让朝廷的财政陷入困境。然而,畏惧于孔甲的权威,他们大多选择了沉默。只有少数几位正直的大臣,鼓起勇气进谏。
“陛下,祭祀鬼神固然重要,但如今北方初定,百姓尚需休养生息,如此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恐会让百姓不堪重负,还望陛下三思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孔甲脸色一沉,不悦地说道:“孤此举乃是为了‘夏’朝的国运,为了百姓的福祉。若不取悦鬼神,‘夏’朝恐将面临更大的灾祸。你等不必多言,退下吧!”老臣无奈,只得长叹一声,退下朝堂。
老臣退下后,孔甲心中也有些动摇:“老臣所言也并非全无道理,如此耗费,百姓怕是怨声载道。但如今局势艰难,若不祈求鬼神庇佑,‘夏’朝万一再有变故,该如何是好……”他在迷信与理智之间痛苦挣扎,但最终,对国运的担忧还是让他选择了继续坚持祭祀。
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每次祭祀活动,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筹备和执行。他们被迫放下手中的农活和生计,去从事繁重的祭祀劳役。而且,为了准备祭祀所需的祭品,官府加大了对百姓的赋税征收。许多百姓家中本就因为战争而一贫如洗,如今更是雪上加霜。社会上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氛围,百姓们在繁重的劳役和赋税下,只能将希望寄托于鬼神,整个“夏”朝仿佛陷入了一种虚幻而沉重的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