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风水云雷电 > 万水千山的爱情

万水千山的爱情(1/2)

目录

姜啊栾,无意中,捡到了他的一本日记,她翻开日记。

南疆在梁砚的治理下,早已褪去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处处透着生机勃勃的暖意。没有了五毒教与月神族的隔阂,各族百姓亲如一家,田间地头、市集街巷,满是欢声笑语。梁砚胸口的诅咒虽未完全消散,但已不再剧烈作痛,他一心扑在南疆的建设上,满心盼着诅咒彻底解除的那天,能堂堂正正去寻回妻子和孩子。

为了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梁砚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看似奇怪却极为有效的法子。

他见南疆多山,土地虽肥沃却不便大规模耕种,便琢磨着在山坡上开垦梯田。起初,百姓们都觉得这想法异想天开,好好的山坡挖得层层叠叠,哪能种出粮食?梁砚却亲自带着人,在山脚下选了块地做示范。他教大家用石块垒起田埂,拦住水土,又从山涧引来活水灌溉。第一季水稻成熟时,梯田里金黄一片,产量竟比平地里的还要高。百姓们这才信服,纷纷跟着效仿,没多久,南疆的山坡上便布满了绿意盎然的梯田,粮食产量翻了几番。

南疆气候湿热,不少粮食和药材储存不了多久就会发霉变质。梁砚看着百姓们为此发愁,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起小时候在书中看到的法子,结合南疆的气候特点,想出了用竹楼通风储存的办法。他让大家把粮仓和药库建在高高的竹楼上,竹楼底部架空,既能隔绝地面的潮气,又能让空气流通。他还让人在竹楼墙壁上凿出细密的孔洞,既能防蚊虫,又能进一步通风。这法子一试,粮食和药材的储存时间大大延长,百姓们再也不用为东西发霉而犯愁了。

此外,他见南疆的姑娘们擅长纺织,织出的布匹色彩鲜艳、质地结实,却因交通不便,难以运到外面去卖。于是,他组织人手,修了几条通往周边城镇的石板路,还让人制作了结实的竹筏,利用南疆的河流运输布匹。他又琢磨着改良纺织工具,让姑娘们织布的效率提高了不少。渐渐地,南疆的布匹在外面有了名气,不少商人慕名而来,百姓们靠着织布赚了不少钱,日子越发宽裕。

梁砚还注意到南疆的孩子们大多没地方读书,便在各个村寨都办起了学堂,请了有学问的老先生来教书。他规定,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学,都可以来学堂听课。他还让人把南疆的草药知识、耕种技巧都编成浅显易懂的歌谣,让孩子们在唱歌中学习知识。没过几年,南疆的孩子们大多能识字断句,不少人还能靠着学到的知识,想出更多改善生活的法子。

这五年里,梁砚为了南疆的百姓,真是殚精竭虑。他常常天不亮就起身,巡视村寨,了解百姓的需求;夜深了,还在灯下琢磨着各种改善民生的办法。他的鬓角悄悄染上了白霜,但看着南疆日益繁荣昌盛,百姓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觉得一切都值了。他坚信,等诅咒彻底解除,他一定能带着这份安稳与富足,去见他心心念念的妻子和孩子。

梁砚的书房总带着松墨和旧纸的气息。姜阿鸾推开那扇虚掩的木门时,夕阳正透过窗棂,在积着薄尘的书案上投下斜斜的光。案头摞着些田亩账册,最底下压着个蓝布封皮的本子,边角磨得发毛,像是被人翻了千百遍。

她本是来寻念砚落下的玉佩,指尖却不由自主地碰了碰那本子。封面上没有字,只绣着半朵褪色的牵牛花——那是她当年教他绣的,说等南疆太平了,就种满院子的这种花。

纸页簌簌作响,像有人在耳边轻语。第一页的字迹带着少年气,墨色鲜亮:“今日见阿鸾绾发,用了我送的木簪。她说喜欢南疆的月,清透得能照见人心。”

再往后翻,字迹渐渐沉稳,却总在提及“阿鸾”二字时微微发颤。“休书送出第三日,胸口的咒痕没了。白灵说我脸色像纸,可他们不懂,剜心的疼,原是在写下‘此生不复相见’那刻就开始了。”

某一页沾着淡淡的药渍,墨迹晕开了一角:“念砚该长乳牙了,阿鸾会不会整夜抱着他哄?那年她说要给孩子做虎头鞋,绣面上得有三只老虎,一只像我,一只像她,最小的那只,得叼着朵牵牛花。”

有几页画着歪扭的小像:一个女子坐在灯下缝衣,旁边趴着个酣睡的孩童,窗外是轮大大的月亮。画旁写着:“今日见寨里的阿嫂给娃喂奶,忽然想起珠娘说,阿鸾生念砚时遭了大罪。我这双手,杀过敌,筑过田,却连给她递杯热水都做不到。”

最后一页的墨迹最新,像是昨夜才写下的:“梯田的稻谷该收了,石板路也通到了山外。阿鸾,你说过要让念砚看真正的南疆,如今稻浪能漫到天边,孩子们在晒谷场上追着蝴蝶跑,你若肯来,我便带你从月光崖走到黑风口,一一指给你看——这都是为你守着的安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