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朱棣:父亲威望什么的,我早就没了(1/2)
封神大典的余威,尚未散尽。
大明的天空,似乎都比往日要高远几分。
京城之内,更是洋溢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昂扬与自信。
汉王府,西府开疆杀伐龙君,朱高煦。
赵王府,南府幽冥监察龙君,朱高燧。
这两位新晋的“龙君”,此刻可谓是意气风发,权势熏天。
在皇帝朱棣的授意下,他们开始疯狂调集大明最精锐的水师,与沿海各大卫所的庞大舰队。
龙江、太仓、泉州……
无数的战船,如同被唤醒的巨兽,开始向着指定的港口集结。
他们的目标,直指遥远的,佛郎机与倭国。
东宫之内。
镇国安邦龙君,太子朱高炽,也在为自己的儿子,皇太孙朱瞻基,筹备着第三路偏师。
这是一支,以“宣抚”为主的特殊船队。
不求杀伐,只为将大明的“王道”,将明王殿下的“教化”,带到那些蛮荒之地。
三路大军,蓄势待发。
整个大明,仿佛都变成了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
然而。
就在这股,足以让任何邻国都为之颤抖的狂热浪潮之下,一股深深的忧虑,却在朝堂之上,悄然蔓延。
奉天殿。
一场专门讨论远征事宜的朝会,正在进行。
兵部、户部、工部的官员们,一个个面色凝重。
一位曾追随三宝太监,数次远下西洋的老船长,被特许上殿。
至于三宝太监本人?还在海上,没回来呢。
他颤颤巍巍地,在巨大的海图上,指出了佛郎机与倭国的大致方位。
“陛下,诸位王爷,诸位大人。”
老船长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
“现有宝船,虽称巨舰,但想要跨越如此广阔无垠的沧海,这……这补给线,几乎不可能维持啊!”
“这次是出发搅灭蛮夷,和我们之前的出行方式不可一概视之啊!”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片死寂。
将领们,开始担忧。
海上,那变幻莫测的风暴,那神出鬼没的暗礁,那能吞噬一切的迷雾。
还有,那漫长得,足以让最坚定的士兵,都精神崩溃的航行。
大明的战船,在近海,是无敌的霸主。
可在那真正的大洋深处,巨浪面前,依旧显得那么脆弱。
户部尚书夏原吉,更是手捧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脸色惨白,额头冷汗直流。
他几乎是带着哭腔,报出了一串,让所有人都头皮发麻的数字。
维持三支庞大舰队,跨洋作战,短则一年,长则数年。
所需的一粒粒粮食,一桶桶淡水,一件件军械,一包包药品……
其总数,庞大到,足以在瞬间,掏空大明数十年积攒下来的国库!
更不用说,那在漫长运输途中,高达三成,甚至五成的惊人损耗!
这,简直就是一个,足以拖垮整个帝国的,后勤噩梦。
“神罚当速!”
汉王朱高煦,急躁地低吼。
他无法忍受,自己这开疆拓土的伟业,竟会被这些“凡俗”之物所束缚。
朱高燧,则眼眸低垂,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不知在盘算什么。
他想的,是如何在这漫长的航程与补给困境之中,最大程度地,保存自己的实力,并攫取最大的利益。
朱瞻基,这位年轻的皇太孙,更是眉头紧锁。
他的“王道”宣抚策略,比直接的战争,更加依赖于持久的存在感。
这对于后勤的要求,甚至更高。
海洋,这道无情的天然屏障。
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人的头顶。
朝堂之上,争论不休。
乐观者与悲观者,吵作一团。
龙椅之上,朱棣的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
他看着自己那几个,刚刚获得神位,正准备大展拳脚的儿子们,如今却被这“凡俗”的海洋天堑,困住了手脚。
他心里,比谁都急。
他知道,这事,有一个人能解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