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梦(下)(2/2)
梁季青不禁错愕,门外站着的,是个横竖不过五六岁模样的小崽儿。他裹了件旧棉袍,顶不合身儿,本是半身款式,粗糙针脚叠叠折折,坠得下摆冗重,直拖到了小腿肚,露出节儿冻得通红的脚踝来。他面朝着河池,哪怕听着这开门声——这门不活络,每每推开,都是一番大动静,也未转头,一头细软发丝儿在冽冽寒风里兀自飘飞着,像蓬枯草,许是营养不足,那发丝儿隐隐发黄。
这调儿,竟是打这小孩儿嘴里唱出来的。背着身儿,梁季青只能瞅见那调连着团哈出的雾气儿在这凉天里化开。糯,亮,圆润,虽尚带着点稚嫩,气也缺点儿,但可贵的是,有点儿自个儿的腔调。是块可雕琢的原玉,梁季青面上闪过丝狂热,他下意识往前走了两步,没注意丢开了杜若白的手。
直了吐完了最后节儿气音,那小孩儿才慢吞吞转过了身儿。他一张小脸污花,看不清五官,但那双眼儿,太精细了,瞳明白亮,细细狭狭。梁季青瞅着那眼儿,瞅着那尖细的下巴颏,心头闪过点莫名的熟悉感。
梁季青来这一趟,说至底,也不过是图个心安,昨个夜里听到的,同今个这小孩儿所唱的,虽都是牡丹亭,但冷静下来再看,两段选段不同,腔调亦不同。梁季青喃喃,一向巧舌如簧的梁主编,竟是难得的失言了。
梁季青失了言,杜若白也不过是个作陪的,那小孩儿竟也沉得住气,不跑不闹不哭,就瞪着那双细狭的眼儿,滴溜溜儿望着梁季青,看不出甚情绪。一时,竟是冷了场。直到一声‘咕噜’解了围,打那小孩儿肚子里传出来的,想必是饿得狠了。
“我领你去巷子口老余家包子铺儿吃包子吧?”梁季青这话儿吐得突兀,言罢,倒是把自个儿也给惊着了,怕吓着人孩子,还想再补上两句,倒是对面那孩子先开了口。
“好,”小孩儿转了转那双黑漆漆的眼儿,咧嘴露出了个笑,脸污脏,看着模糊,倒是不如呲出的一口小白牙打眼。
杜若白蜷了蜷空落了的那只手,不由皱了眉,眼前这孩子,阴恻恻的,他着实谈不上喜欢... ...但他俩方才好容易缓和了矛盾,他不好拂了青哥的意。
“老余家这蟹黄汤包可属一绝,搁这永和镇里头,也得是顶数排头,”梁季青至小就属半个戏痴,现下竟凭端撞见这块璞玉,一时欣愉,话多过了头,“可惜一年也就就着蟹肥膏美的五个月能盼着,我家头远,这蟹黄汤包每日又是限着量出锅儿,我打小儿不知撺掇着我弟在莫家住了多少日子,只为了尝那口鲜... ...”
梁季青那点子笑凝固了,他是又忘了。
杜若白安抚性地抱了下他肩。
“青黛哥哥最爱那家蟹黄汤包了,”那小孩儿抬了头,拿那双晶亮的眼睛巴巴望着梁季青,咧出来个笑,“我知道。”
tbc.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