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楔子(2/2)
总而言之,没什么好说的。
谢景御收起思绪时,又是一声老旧的吱呀,像摇摇欲坠的常老头,稍微推一下就哀嚎不已。
他转头,并卷了个笑,说:“哟,回来啦。”
屋里的人没回,正搁门后面低头弯腰,谢景御就瞧着那人的发旋,替他憋屈道:“啧啧啧,你这样还不如直接翻进来。”
全因他们楼里的门包括后院的围墙,甚至连一楼的楼高都是按常子身高做的,一米七顶天了。别说眼前这个超过一米九的了,就说现在谢景御靠个墙,后脑勺也是漏风的。
所以说,与其低头做人,不如抬腿做神。
反正进的是自个儿家门,走哪儿不是走。
况且——“翻墙不比喝水来得容易?你又不是常老头,腿脚不利索,摔过的跤比吃下去的盐都多。”说到最后,谢景御还往旁边斜了一眼。
常子不服,佝着背跳脚:“我没吃很多盐!”
他每说一个字,就往地上跺一下,十分形象的掷地有声。但本质上是在挣扎,透着垂暮之人的无力,手法苍白,行为倔强。
俗称,不服老。
眼见自己被捡的漏又让他从常子身上消遣回来,哪怕下着雪碴子,谢景御也高兴得堪比艳阳天。可他还没笑上几秒呢,就被兜头扔来一件衣服,眼前瞬间伸手不见五指。
那是件皮夹克,不厚但够大,能将他上半身连着头都盖得严严实实。
他还闻到一股味道,很淡却又很浓烈,是只有他能闻出来且形容的味道——像行于巍峨的山,尘土裹着百草,不显山不露水的绵延;悬崖峭壁是目的地,仅有的一朵花小而淡,颜色素白,无视呼啸料峭的风,绽放得很美;风带不来花香,唯有凑近了,鼻尖贴着花蕾,才闻得到那股凛然寒风里清冽而馥郁的,令他心安又上瘾的,属于阎霈的味道。
谢景御把皮夹克从脸上扒拉下来,周遭恢复清明,眼前却仍被阴影笼罩。
这片阴影自带温暖气息,漫过他的头顶,与身后的墙连成一道屏障,黑咕隆咚地挡下来,隔绝了大部分妄想砸他的雪。
“穿少了。”阎霈突然如此陈述了一句。
这声音低沉地旋在头顶,谢景御不得不仰头看他,没好气地讲:“你以为我想啊,谁猜得到它会突然下雪。”
“拿回去!你这衣服大的,我穿上还是得冷,管个屁用。”谢景御把外套举高,拍到阎霈胸膛上,更像拍到块硬得不会碎的石头。
人也坚如磐石、稳如泰山,纹丝不动地垂手站立着。
而谢景御举了半天的衣服,见他连手指都不肯抬一下,就被这突如其来又毫无意义的对峙给弄得没辙。
他气笑了声,使劲拍了两下阎霈,问:“我说你,打算堵这儿挡多久的风,啊?”
阎霈还不动,谢景御就当他又开始抽风了,也懒得恼,只是觉得好笑。
“要不是想冻死我就让开,或者重新给我拿一件也行,赶紧的。”
说话间,雪已然变大。
乌云渐渐覆盖烈阳,风越来越冷,刮在脸上又疼又涩。
谢景御迫于生存,倏地缩回手,把那件过大的皮夹克紧紧地裹在身上。之后就去瞧阎霈,瞧他明明也只剩下一件薄衬衫,却丝毫不受风雪低温的困扰,上下一派轻松。
——不愧为物竞天择下的“新人类”。
同受不住的还有常子。老头颤颤巍巍地往屋里走,边走边哆哆嗦嗦地叫唤:“哎哟……天冷了,老爹好冷……回去烧柴……烧柴……”
常子回屋后没多久,便朝外喊道:“阎霈啊,靓仔不是你,小心把他冻着了。”听声音中气十足的,想来是活过来了。
谢景御觑了一眼关上的门,而后狠狠地瞪向阎霈:“你他妈真想冻死我啊!”
常子有一点说得很对,谢景御不是阎霈。
现在气温已经低到零下十度,并且在持续走低,谢景御还能靠皮夹克撑个一时半会儿,但撑的过程是极其煎熬的。
可阎霈不一样,气温就是再低个十度,他照旧是风轻云淡。
这就是所谓的“新人类”——强大,无比地强大,强大到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视自然。
地球末日后,幸存者们在经过自然的优胜劣汰与强者的繁衍生息,最终有一小部分人类获得进化。
其实能活到现在的人类,基本上多少都有进化,但这种进化(大致为体格高大健壮,抵抗力增强,更可以御寒抗热)已经普通到被归于正常范畴。
进化者则是进化的佼佼者,他们的强大是基于普通进化的二次强化,不仅身体的各个机能都有一定量的强化,且必定有一个或多个方面(例如精神力、防御力、攻击力、五感等)是突出强化。
而对进化者的等级判别也是直接得很,就只看这个进化者有几个突出强化的方面,少则弱、多则强,堪称粗暴。
由此,我们若把进化者群体比作金字塔,那阎霈必然属于塔尖部分,而谢景御,则是位于塔底、最最低等的进化者。
彼时,温度已降至零下十五度。大雪,夹冰。
谢景御的嘴唇已经发紫,即使双臂紧抱,身体也仍抖得不成样子。他不知道阎霈今天为何突然发难,但实力在前感情在后,他没法抵抗也无心抵抗。
不知过了多久,身前的屏障突然撤开,刺骨的寒风一阵狂啸,金发上的雪被瞬间吹散又瞬间积起,谢景御更是冷得蜷起上半身。
另一边,阎霈退后两步,直接平地起跳跃进了二楼。没一会儿,便又拎着一件长风衣安然着地,而无论落地还是踏雪,他都完成得悄然无息。
阎霈把手里的风衣递过去,又接下朝脸砸来的皮夹克,看着急匆匆套上衣服的谢景御,说:
“赌场出现‘流浪汉’。”
谢景御动作明显一顿,他缓缓看向阎霈,平静的注视消弭了针锋相对的气氛。
风雪里,他清楚听见对方报出的数字。
“十三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