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修真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878章 濠江大佬背后的大佬,治标不治本的困局(二合一章)

第878章 濠江大佬背后的大佬,治标不治本的困局(二合一章)(1/2)

目录

方言看着眼前这位,感觉有些眼熟,但是他确定自己肯定是没见过对方。

甚至上辈子的电视新闻里都一样。

应该只是和某个人长的有些像而已。

看到方言有些迷惑的表情,中年男人说道:

“鄙人姓马,名有信,濠江人,我在家里排行老三。”

马有信?

方言听到这名字,微微一怔,最开始他还以为对方姓何呢。

这……姓马?

方言想了下,试探性的问道:

“那濠江中华商会的马会长是……”

“是家父。”马有信说道。

方言立马确认了对方的身份,说道:

“幸会幸会!”

眼前这位马老三不算出名,他们家出名的是他老爹马会长,也就是马万祺。

濠江何家何先生,是华夏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爱国商人、社会活动家,被誉为“濠江华人领袖”,这位马万祺马会长,这是堪称何先生的伯乐,也是他的投资人,濠江的无冕之王。

他1919年 10月 21日出生于广东南海县。

今年他五十九岁。

他的父亲在广州开办了广大糖厂,是当地一个富商。

他早年在广州南海学堂求学研修。

15岁时父亲去世,两年后他接管祖业,成为家族“当家人”继承父业,正式步入商界,很快就开始展露头角。

1938年移居香江,成立泰生行、永裕昌等贸易公司。

他后来还在濠江,先后与友人创办恒丰裕行、和生行、大丰银号、恒记公司、新中行等。

何家后来的大丰银行前身就是他创建的。

在1938年广州沦陷,当年10月,不到30岁的何先生也前往香江开始经商。

1941年12月转往濠江发展,何先生初到濠江时,二十二岁的马万祺,已经是富豪了,他作为濠江中华总商会会长,将何先生招入大丰银号担任司理(经理)。

此时正值马万祺因肺病需静养,何先生得以全权管理银号事务。

在放权下,何先生主导大丰银号通过增发澳币解决战时货币危机,确立濠江金融自主权。

此举也使何先生迅速跻身濠江商界核心圈,被誉为“濠江金融奇才”。

后来马万祺更是通过人脉,将何先生引荐给澳葡政府核心人物时任经济局长的罗保,使何先生在1955年成为濠江政府会议华人代表。

这时候马万祺先生已经和内地延安有联系了。

同年通过马万祺引荐,何先生还结识地下党员柯麟医生,共同改组镜湖医院为爱国医疗阵地。这成为何先生与内地建立联系的起点。

1946-1956年间,马万祺联合何先生垄断当地地下黄金交易,通过黄金走私,外汇兑换,银行洗白的闭环模式,十年间积累原始资本。

同时他还创办医院,主要提供免费医疗救助,1978年镜湖医院已发展为濠江最大慈善医疗体系。

他还捐建濠江中学,推行爱国教育。

创办《濠江日报》传播改革开放理念,成为舆论引导者。

二者共同投资公共汽车、自来水、石油等民生领域,形成“马家主政、何家主商”的格局。

1952年合资成立濠江公共汽车公司,何先生在马会长帮助下持股51%。

何先生曾公开表示:

“若无马公提携,我不过是街头的难民商贩而已。”

马万祺对何先生的提携贯穿金融赋权、政治引荐、商业协同三大维度,堪称其濠江事业版图构建的关键推手。

这种“贵人”关系不仅改变个人命运,更深刻塑造了濠江近代经济政治格局。

马万祺在20世纪50年代已跻身濠江商界顶级阶层,掌控金融、贸易等核心产业,发掘并培养何先生成为濠江华人领袖,助其执掌大丰银号,奠定濠江金融自主权。

这位后面还在改开后,主导扩建广珠公路并新建4座跨江大桥,打通珠江三角洲经济动脉。

他德高望重,被誉为“濠江第一大佬”,声望超越后世何鸿燊等知名人物。

所以之前来的时候,卫生部领导说的“这家和霍家司徒家差不多”也是一点毛病都没有。

只是之前方言先入为主,认为来的人是何家的。

毕竟方言上辈子,濠江有名的可不就是老何家嘛,两个老何家都挺有名的。

反倒是老马家在濠江没什么人提起。

这里面当然也和这些后人有关系。

看着眼前这位马有信先生,方言对他真是没一点印象。

不过这不重要,方言现在是过来给人看病的。

精神上的问题,方言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精神问题,需要连夜从南方飞这么远过来,专程找他治疗。

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估计已经是被南方那边的医生看过了,治不好才送过来的。

岭南严选啊……这位难度可能有点高。

就像是之前的吕女士一样,是那种西医治不好的问题,中医也没办法的情况,专门带回来找方言碰运气的。

“不知道患者是在什么地方?”方言对着马有信问道。

“哦,就在隔壁。”马有信指了指一旁的一个屋子。

说罢他做了个请的手势,带头走在前面:

“请跟我来。”

这会儿方言看了一眼身边的几个人,除了萧承志和任应秋知道这位是谁,其他三个人一脸懵逼,不知道对方到底是什么身份。

方言对着他们招呼:

“走。”

然后率先跟着走进了隔壁的房间。

隔壁是一个主卧室的设计,房间的窗户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保证了充足的自然采光,让客人可以尽情欣赏窗外的京城美景。

十六楼俯瞰京城,可不是什么地方都有的。

窗边摆放着舒适的沙发和茶几,沙发的面料质感上乘,颜色搭配协调,茶几上摆放着精美的花瓶,里面还插着娇艳欲滴的鲜花,散发着阵阵芬芳,为房间增添了一份温馨与浪漫。

房间内的照明设计也极为考究,天花板上悬挂着华丽的水晶吊灯,灯光透过水晶的折射,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此外,还有各种壁灯、台灯和落地灯,为房间提供了多层次的照明,满足了客人不同的使用需求。

在细节之处,更是彰显了豪华与精致,如房间内的装饰画、摆件等,都经过精心挑选,每一件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无不体现着饭店对品质和细节的极致追求,能够住在这里的人,身份肯定不一般。

光是看到这房间里,萧承志他们的压力就上来了。

就连任老估计都没见过这种地方,忍不住左右打量。

也就是方言这个经过网络时代的洗礼的人,才能保持镇定,快速的将目光锁定在了房间里,一个剃成光头的女人身上。

这个女人看脸大概二十出头的样子,生的很漂亮,就算是剃了光头的看着也很漂亮。

脸上没有化妆,如果化了妆应该更漂亮。

和家里女王那种雍容大气不一样,这个女人是一种精致精巧,像是瓷娃娃一样的感觉。

五官深邃,如果方言没猜错,应该是有外国血统。

马有信和方言的出现,并没有影响到她。

她一动不动的在床上躺着,盖着被子只露出一张脸。

“这个就是病人。”马有信指了指床上的女人。

方言对着马有信说道:

“她……现在是什么情况?”

马有信说道:

“西医诊断说这个叫分离性木僵状态伴随狂躁精神病,目前在抑郁期。”

“中医有看过吗?”方言问道。

马有信摇摇头说道:

“在广州那边医院做过秘密会诊,治疗了一个月的样子,但是效果不明显。”

“昨天我们收到廖主任的通知,说有个类似的患者在您手里被救治了,问我们要不要试试,于是我们就来了。”

“廖主任叫你们来的?”方言微微皱眉问道。

马有信点点头:

“对。”

“他说你最近治疗了一个,现在人都可以正常对话了。”

这下方言有些懵逼了,自己什么时候治疗了分离性木僵状态伴随狂躁精神病?

这时候一旁的任老像是看出了方言的疑问,他低声说道:

“廖主任他说的,应该是司徒池的癔病性木僵。”

方言听到后,这才恍然大悟。

好吧,廖主任是会抓重点的。

分离性障碍,表现为意识清晰度下降、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就像是患者一动不动躺着,常伴随阶段性躁狂发作如突然暴怒、自残,这种才叫分离性木僵伴随狂躁精神病。

司徒池的癔病性木僵属于转换障碍也称癔症,以运动功能丧失为主,如瘫痪、失语,意识迷惑,睁眼不眠、肌肉僵直。

中医里面,司徒池属于“癫”,而眼前这位属于“癫狂”。

二者属于不同疾病谱系,只是存在症状重迭,也就是木僵表现。

当然了,廖主任这么说也没毛病,归类虽然不严谨,但是也属于是同一个大类。

就像是精神病和神经病一样,严格来说不是同一种病,但在特定语境下可被统称处理。

“是怎么发病的?”方言对着马有信问道。

马有信说道: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她叫马文茵,应该算是我一个……堂妹。”

方言一怔,好吧,堂妹就堂妹吧。

“他妈妈是葡萄牙人,所以有混血的特征,她从小接受的都是国外的教育体系,小时后性格就很像男孩子,比较刚强,学习生活什么都要争,所以早年有些用脑过度,生活不规律,精神过度紧张这些问题。”

“这些年来都有头疼,头晕,失眠,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的情况。”马有信说道。

方言拿出纸笔,开始记录起了医案。

马有信见状刚要说什么,方言就对着他说道:

“放心,这个保密。”

马有信想了想,这才点点头答应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