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起重装置和“集装箱”(1/2)
确切的来讲,这个“歪心思”,包含两个方面的改动,一个是对于港口、码头的装卸能力进行改进提升,还有一个就是参考后世的标准化运输,也就是原始版的“集装箱运输”。
而这两种办法,以现在部落的运输量来看,已经可以在规划上提上日程了。现在的熊部落无论是在港口码头,或者是本部粮仓,亦或者是几处矿产,其实都可以用上。
“你回头再试验一下,看之前大巫师那边用于修建围墙、提升重物的吊装工具是否可以用到装载重物上,我觉得稍加改造一下,应该是没问题的。”
熊洪想起了除夕刚过,熊巫等人找到他,对新围墙修建的一番讨论。当初为了节省人力,熊洪曾提了一个以提水“桔槔”为原型的起重装置,不知道熊木最近有没有做。
“族长,我试过了已经,完全可以用。”熊木骄傲地说道,这些天,他除了制作木质轨道,还将这个装置的“基础版”给搞了出来。
基础版结构简单,就是两个木架,中间一根横木作为支点,然后当做起重臂木杆后方装上重物,前方则安装了一个或多个挂钩,作为抓取重物的地方。
“这也是当初从粮仓里得到的思路,毕竟将一袋袋粮食运到厫间里,是一件很费力气的事情,”熊木似乎想起了当初收获时,人手不足,他们这些匠人也要去参与秋收时的场景。
“现在的装置,差不多能够一次性吊装250斤货物,最大高度在3米左右,最大吊装300斤,太重的话,木杆受不了就会断裂。”
熊木觉得有些可惜,这种装置现在每个都需要2-4名族人操控,操作很是方便,只不过限于木材的硬度,目前吊装的重量还很有限,不然这种装置的作用将会更大。
熊洪所知道这种杠杆原理,有个简单的计算能够吊起重物的公式,所谓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
打个比方,在不加装重物的情况下,两名族人能提供200斤的拉力,即动力,动力臂长度在2米;而对面的阻力臂长度在4米,这时就可以提起100斤的东西;
而加装了重物,比如加装了200斤石块,外加200斤的拉力,就达到了400斤,对面就可以提起200斤的重物。
至于为什么不将动力臂做的比阻力臂长或者相等,是因为充当力臂的木杆承受不住太大的重量,而且动力臂短一点,相同的木架高度上,可以将重物提的更高。
而且动力臂这边正常会加装400斤的重物,这样对面就能至少提起300斤的物资。虽然从效率上来看,这种属于费力杠杆,但是对熊洪来说,这种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通用性强,哪怕是拆开后搬运,除了作为力臂的长木材,其他的都可以随拆随装。
关于部落的起重装置,熊洪自然也考虑到后世的那种利用滑轮、绳索以及绞盘配合使用的畜力起重机。这种机械有一根长长的桅杆,杆顶装有由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由牵索固定桅杆的位置,用绞盘拉动通过滑轮的缆索,以吊起重物。
但这种器械存在一个问题,底盘太重,而且桅杆固定,并不能很好地左右移动,也就是说,它只能服务于正前方一段距离,对于目前人力、畜力以及节约成本的考虑,这种器械还要继续留在图纸上,加以改进,除非各种问题解决,否则目前还不需要这种装置。
“可以了,250斤的吊装重量目前已经够用,总比三四个人抬250斤到几米高的地方要快。”
熊洪点点头,倒不觉得可惜,两百多斤的重物,从三米高的围墙底部运送到顶部,这个有多费力他不是不知道。
而这种起重装置制作起来非常简单,用料也省,两个族人就可以操作使用,非常适合部落现在的需求。
“这种装置可以让横杆和悬臂互相之间产生一个不大的角度,可以覆盖部分区域。要是能够在下方加装一个可以旋转的底盘,或者在横臂处加装这种旋转的设施,那使用的范围就更大了。”
熊木思考着熊洪的想法,的确,比如修建围墙的这种起重装置,只能覆盖一段只有三米多的围墙;但要是能够旋转,就能覆盖六七米的范围。
况且,这种只是简易的吊装结构,用人力畜力驱动的起重装置,等用到更多的绳索、滑轮等器械组成的装置后,吊装重量不够、范围不大的缺点都将会得到有效地改善。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装置已经够用。
“这是关于吊装重物的器械,你回去再看看哪些方面可以提升的,我回头有空了,再给你画一下更好的装置图样,你也可以带着试一试制作,不过现在大家都没什么时间,就再等一段时间吧。”
“好的,族长你吩咐就行。”熊木很开心,这种起重装置目前已经在制作了,熊木制作出来的样品,已经得到了族长和熊巫的认可,并且熊巫已经向他下达了至少制作五十辆的任务,他的工作量也不少。
等到围墙开始建造,他就可以直接将这些材料给运过去,现场进行安装就可以立刻投入使用。
“另外,还有对装卸木箱标准的规定,你想一想,部落里正常运送物资的重量,基本上都是多少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