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善?恶?(1/2)
众人听后,纷纷拿起笔,在卷子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瞬间,神光闪烁,每个人的卷子上都浮现出不同的题目。
无数人皱眉看着自己的卷子,有的人略作思考后便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有的人则抓耳挠腮,面露难色,眼睛紧盯着题目,似乎在绞尽脑汁地寻找解题思路。
高英杰看着自己卷子上的题目,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便开始认真作答。
缘平看着自己卷子上,那简短却又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
你认为这句话是对是错?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说你的想法。”
他微微一怔,没想到自己的考题并非如他所料与农业相关,而是这样一道充满哲学思辨的题目。
他轻轻摩挲着下巴,陷入了沉思。
在他过往的人生中,一直专注于农田,致力于让人们吃饱饭,对于这种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虽有思考,但从未深入剖析过。
不过,缘平毕竟一生历经风雨,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片刻后,缘平提笔,开始缓缓书写。
“依我之见,此句话需辩证看待。”
缘平写道,“先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在人间,许多人怀着善良的本意去行事,或是出于对他人的同情,或是秉持着内心的正义。
这些善举,无论是否怀着功利之心,都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他人,为社会带来了温暖与希望。
若因其‘有心’便不予奖赏,恐会寒了为善之人的心,久而久之,行善之举或许会日渐减少。”
“然而,从另一角度看,若一味奖赏有心为善之人,也可能滋生一些问题。
有些人为了获得奖赏而行善,并非真正出于内心的善良,长此以往,善举可能会变味,沦为一种谋取利益的手段。
所以,对于有心为善,奖赏与否,应综合考量其动机与行为的纯粹性,不可一概而论。”
“再看‘无心作恶,虽恶不罚’。
生活中,确实存在许多无心之失。
例如,一个人在匆忙赶路时,不小心撞倒了路边的老人。
若因其无心,便不加以任何惩处,似乎有失公允。毕竟,被伤害的一方实实在在承受了痛苦。
但完全不考虑‘无心’这一因素,也显得过于严苛。
无心作恶者,往往并非恶意为之,若能加以适当引导与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比单纯的惩罚更能达到警醒的目的。”
“因此,我认为,对于善恶的评判与奖惩,不能简单地依据‘有心’或‘无心’来决定,而应全面、深入地考量行为的动机、过程与结果,权衡利弊,力求做到公正合理。
这样既能鼓励真正的善举,又能妥善处理无心之恶,维护世间的公平与正义。”
……
缘平看着卷子上的,“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说一下。”
他看着自己写的内容,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从那个在贫困中怀揣梦想的少年,到为农业科研奉献一生的老者,每一个脚印都刻满了对善的执着追求。
他自幼家境贫寒,父母为供他上学省吃俭用,儿时目睹人们在饥饿中挣扎,在饥肠辘辘的童年,他便立下让国人不再饿肚子的宏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